Holistic changes to uphold standards of education
Last Updated: 30 Jan 2024
全面改革确保教育水平不变
谨答复《联合早报•言论》于1月16日刊登的李卓佳评论文章《学习程度和考试水平不该降低 – 关于新社会契约中教育改革的思考》:
感谢李女士对新加坡教育体系的反馈。我们对教育的目的观点一致。教育应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具备终身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品格。
教育部近年来推行各项改革,加强对学生21世纪技能的培养。我们希望学生能掌握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和软技能,并且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取得平衡,确保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以致用,终生学习。因此,我们取消年中考试,并调整了小学离校考试积分制和A水准课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们推行各项教育改革,但我们始终保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教育部定期检讨各科课程,以确保课程内容严谨、与时俱进,学生学习成果适当、适用。以今年推出的小学母语课程为例,新课程通过融入更多科技元素,加强学生参与度和差异化支持,让学生在培养21世纪技能的同时,有效地按自己的进度学习语言技能。
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我们的学生须保有好奇心,并自主地广泛学习。为了让学生做到这一点,中学和高中的居家学习日预留了学生自发学习时间。我们很欣慰看到学生借此积极地学习个人感兴趣的事物,包括外语、乐器、程序编写等。
多项国际标准研究显示,我们的学生在知识应用、推理和评估方面的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例如,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简称PISA)并不测试学生再现知识的能力。它衡量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而这些正是学生毕业后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此外,我们的学生在有关创新领域的评估中也表现良好。这个领域涵盖了协作解决问题能力和全球素养等21世纪技能。
必须指出的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上述改革,并非仅仅为了减轻学生压力。学生面临各式各样的压力,而压力也可能源自各个方面,包括家长和自我期望等。
李女士认为扩大直接招生计划(DSA)是为了减轻学生小学离校考试的压力,其实不然。有些才能和成就无法通过全国考试展现,直接招生计划是我们肯定这些才能和成就的途径,也是教育部扩大成功定义的努力之一。所谓成功,不应仅凭学业成绩定义。
学生的全面发展须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教育部将继续与家长和教育伙伴携手共进,培育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人生中充分发挥潜能,一展所长。
孙振炜
副教育总司长(课程)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