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在座的嘉宾,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1. 感谢华侨中学的邀请,我很荣幸能够担任本届亚洲青年论坛的主宾,与大家一同参与这项盛会。华侨中学在推动华族文化以及推广华文华语方面,一直不遗余力,不仅在本地举办多项活动,也关注中华文化在本区域的发展。例如,华中一年一度所筹办的亚洲青年华语论坛,让各地学子齐聚一堂,讨论文化传播等重要的课题。
维持旧有关系,展望新未来
2. 在过去的百年里,中国经历了政治与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近期更以惊人的速度,在各个领域取得不凡的成就。中华文化不但受世界瞩目,在海外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殊定位。今天,我们回顾百年中华文化的传播与繁衍,从历史中探索中国与新加坡、东南亚的关系,目的在于学习过去,展望未来。
3. 和许多东南亚国家一样,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两国的合作与交流就非常频密。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与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先生彼此之间所建立的友谊,更是两国一直以来维持友好关系以及双向合作的基石。前人所结下的友谊,需要通过后代不断努力经营,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让双方的合作能够持续密切,在未来开拓更多互利共赢的契机。
4. 新加坡作为一个开放和多元文化的社会,作为东西方贸易与经济往来的枢纽,我们也非常重视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让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做出贡献,体现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精神。
新契机,新挑战
5. 有人或许会说: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底蕴,甚至同样的祖籍,对于新加坡人而言,在中国崛起的年代是个优势。但这并非理所当然。关键在于新加坡是否能够继续对中国具有价值,对整个世界是否有所贡献。这须要几个条件:稳定的政治基础、高效廉洁的政府、严明的法律条规、适宜的经商环境,和团结和谐的社会。如果新加坡的社会管理的不好,经济搞得不好,其他国家是不会对我们有兴趣。所以说同样的语言、有同样的祖籍对我们是有好处。但是, 这是不足够的。我们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熟悉中西双文化的人才。因为如果我们能做的贡献跟中国国内他们能找到的是一样,他们就不需要我们了。他们有十四亿人口,不会在乎多三四百万。所以我们不可以旦旦靠这个来体现出我们对中国的价值。
6. 多元文化、多元视角、兼容并蓄是新加坡的DNA,而未来需要构建的,不仅是一道双向桥梁,更是一道通往西方、亚细安和中亚的多向桥梁。因此,新加坡在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合作,可以发挥重要角色。比如,在科技的研发与创新、产品制造、互联互通、完善服务业等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契机与发展空间,我们可以携手带动整个亚太经济的发展。
特选学校:新挑战,新使命
7. 今天所探讨的主题是非常有意思的。中华文化在各地开枝散叶,在这过程中也吸收了当地的元素,因此今天我们谈中华文化时,必须意识到它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
8. 新加坡政府为了保存优良的传统文化和华校校风,在1979年成立了特选学校,让学生有机会以第一语文修读英语和母语,为新加坡培养一群精通双语双文化的人才,华中便是其中一所。华中一向积极营造双语双文化的气氛,如在华文课堂中融入戏剧、辩论元素,在 “校长对话”上要求学生分别通过中文和英文发言和进行讨论,与通商中国联办“中国通识论坛”等。这些都是给于我们学生更多能够接触到母语的机会。
9. 在大力开展双语双文化教育的同时,特选学校也意识到推动多元文化视角来展开种族交流的重要性。李显龙总理在今年华中百年校庆晚宴上做出了呼吁,要特选学校“对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社会特色也有充分的认识。保持这样的多元文化交流,对促进我国社会的凝聚力和融合至关重要。” 1这是特选学校一路来的使命。
10. 就华中而言,学校通过推动各种社区服务项目,让学生能够与其他种族进行交流。例如:让所有学生参与马来文口语课程、熟悉其他族群的饮食文化及用餐礼仪;定期让学生到各族群属下的慈善机构参与义工活动; 与新加坡知新馆协办 “2018年和谐杯与文化之旅” 等等。这些项目都能够丰富特选学校学生对于个别种族群体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的认识,从小培养尊重包容的价值观。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社会;我们不是华人社会。
11. 早期的时候,很多从中国来到南洋的先辈们还是把他们的诸国当成是中国,把自己当成是华侨。华侨的意思是我是中国的国民但是我居住在海外。所以我们的“华侨中学”,“华侨银行”,这些是先辈们在成立学校,成立银行的时候对自己的观点。现在我们已经不把自己当华侨,我们把自己当华人,新加坡的华人。这有分别因为我们身为新加坡人,我们感到自豪。我们的国家是新加坡。我们家在这里。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本地华族文化, 和中国大陆,香港, 不一样,也和东南亚的华人不一样。
12. 华人在新加坡虽然占有多数但是我们很清楚一点。我们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所以我们决定用英语做为我们个个族群的共同语言,同时保留个个族群的母语。让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空间能够使用他们的母语,能够有他们自己的文化、宗教等等。我们的国语是马来语,我们的国歌是用马来语来唱的。我们有四个官方语言 – 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这在亚洲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做法。在亚洲很多国家都是用他们本国多数民族的语言当成主要的官方语。新加坡这一点我们先辈们决定用不一样的方式因为种族和谐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
13. 新加坡宗教和谐的坚信是跟我们的历史和经历有密切关系。我们有亲身体验种族和谐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重要性。这个社会的DNA在我们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我们要继续。要一直提醒自己在一个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的社会里,我们身为多数民族要特别地尊重其他种族, 让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空间,有他们能够发展他们语言、宗教、文化的空间。这样才能够确保团结一致,有一个和谐的社会。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其他方面发展经济、教育等。如果我们国内都不团结,就不能够一起来面对外来的因素,外来的挑战。
14. 今天,我们回顾的虽然是过去的百年,但心中更为关心的是未来的展望。三天的活动里,不同地区的与会者都有机会互相交流。我鼓励在座的同学们,先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认真聆听其他地区朋友的观点,并结合专家学者的分享,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
15. 我祝大家有个充实的论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