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杰出华文教师奖” 颁奖典礼
贸工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先生演讲稿
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女士
各位老师、先生、女士们:
1. 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女士 各位老师、先生、女士们:
2. 华文媒体集团从 1998 年开始举办 “全国模范华文教师奖”,今年迈入第 22 届,去年主办方把奖项改名为 “全国杰出华文教师奖”,除了肯定和表扬新加坡华文教师对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承所做的贡献之外,也希望突出教师积极提高本身教学素养的精神。
双语政策的重要性
3. 英语是助于连接新加坡与世界各地的语言,也是不同种族同胞沟通的共同语言。同时, 我们的母语保留我们的文化遗产, 加强我们与自己母族文化的情感联系,从而提高我们的身份认同感。在去年的颁奖典礼, 我用了个比喻来描述学习华语的重要性。语言文化是我们的根; 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中,把根扎稳,才能更好地向人生目标迈进。就好像一棵树,在风大的环境里生长,根要扎得深、扎得稳,才能茁壮成长。
4. 多学一个语言就像是打开一扇大门,能用不同的方式与思维看待世界。我遇见许多新加坡人,他们告诉我, 非常庆幸我国有双语教育制度。他们有些在国内工作, 有些到海外打拼, 在工作上, 会时常使用华文华语。 他们来自不同背景, 有的来自说英语为主的家庭,在学校里并没有修读高级华文或上特选学校, 他们今日能说一口流利的华语。他们很感谢老师为他们打下了良好的华文基础 。我相信有很多新加坡人跟他们一样 , 都非常感激老师们的教诲和奉献精神。
5. 很多在双语政策下长大的年轻家长都希望孩子把华文学好。他们让孩子从小就阅读华文读物,通过各种有趣的亲子活动,帮助孩子学习华文华语。在耳濡目染之下,孩子逐渐产生对华文的亲切感。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能力不尽相同,一部分孩子在学习母语方面需要更多的帮助。
6. 我们的华文教师肩负着艰巨任务, 教育部和校长都会尽力支持我们的老师。从2021年起,教育部将为全国的小三学生推出 “母语辅助计划” 。这项计划主要帮助母语程度较弱的学生,为他们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增强他们对学习母语的信心,帮助他们跟上其他同学的进度。 该计划将在2022年为小四学生推出。
7. 激发学生全情投入学习的教学法,这是母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我们开发新课程遵循的重要原则。母语课程新教材将于2021年从中学一年级开始逐年推出。新的中学母语课程将落实这样的教学原则,希望通过融入更多的文化知识与欣赏元素、新闻与时事、文学篇章以及科技工具,帮助老师们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母语课程。
与时俱进的华文课程
8. 为了配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华文教育不断与时俱进,老师的教学法也越来越多元化。比如公教中学就设立双语广播站,由各班学生轮流策划节目并担任DJ,广播站每隔一周以华语做广播,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母语。培群学校则在早晨周会时播放华语歌曲,让学生欣赏歌词。学校也清楚年轻一代是 “数码原住民” (digital natives) ,所以经常借助科技平台或手机应用程序,使华文的学习更活泼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
9. 今天,9名获奖的教师使用了不少创意和乐趣兼具的教学法来教导学生,并致力推广华族文化。比如国家初级学院(中学部)的林巧老师,常常将流行文化融入教学。她让学生制作歌曲欣赏小册子、旅游传单等,感受母语的实用性;上写作课的时候,她运用电影情节,让学生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再进一步教导人物心理描写和神态动作描写等写作技巧。
10. 老师们也积极采用科技软件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比如蔡厝港小学的郑俊宏老师就让学生使用平板电脑,通过有趣的学习软件如 “Quizlet” 、 “Seesaw” 等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让原本不喜欢华文的学生爱上华文课。
11. 在推广华族文化方面,老师们也不遗余力。立才中学的鲍雅老师在农历新年期间,安排全校师生一起学做中国结,再送给学校附近组屋区的居民;醒南小学的林慧敏老师则在母语双周安排画脸谱活动,让学生认识京剧这门传统艺术。
12. 老师们在母语教学上展现的热忱令我敬佩。在督促学生学习的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专业培训,提升教学素养。他们主动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母语。
13. 在此,我代表学生和家长,感谢各位老师的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我也要恭喜今天得奖的9位老师。你们的真诚和用心,培养了学生对华文的兴趣,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14. 华文华语是华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华文老师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大使命。让我们一起努力,灌溉沃土,滋养出更灿烂的华文学习乐园。
15. 谢谢大家!